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,一些管理者和安全监管人员发现一些违章、处理一些事故时,奉行“好人主义”,手下留情,放人一马。发现问题只是提醒暗示,姑息迁就;出了事故有意隐瞒事实,弄虚作假,这种做法看似有情,好像关爱。
然而正如安全管理一句格言所说的——“严是爱,松是害。”这种做法看似关爱,实则是对当事人及其家人乃至其他员工和企业莫大的伤害。当你网开一面时,意味着安全制度得不到落实,安全意识得不到加强,安全隐患得不到消除,就有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,其后果往往无法想象,难以承受。因此,必“严”字当头,严格管理,严肃处理,这样做看似无情,却是最大的关爱。
管理不严,是引发事故的温床,很多安全工作出了问题,就在于一个“松”字。或许有人会想,哪有这么巧?是的,不一定有这么巧,但俗话说不怕一万,就怕万一,万一巧了,追悔莫及。这种管理不严以及由此带来的侥幸心理,是安全工作的大敌。有了一次两次,就会有三次四次,甚至习以为常,习惯性违章而不以为然。久而久之,常在“雷区”走,哪能不出事,侥幸心理在,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可怕一击。现实生活中,这样的惨痛的教训实在太多。如果不留情面,第一次就严格管理,严肃处理,当事人付出代价,引起警惕,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。
严格管理,依据是制度。制度是企业安全的基本保障。如今,企业的每个部门、每个岗位都有全面细致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。这些制度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,所谓安全制度血写成,莫要用血来验证,每一条制度背后往往都有血淋淋的教训,它是过往惨痛经验的总结,历经反复修改与完善。任何违反制度的行为,都有可能是重蹈可怕的覆辙。
但是,制度的生命力在切实执行和落实,否则不过是一纸空文,管而不严,等于不管。很多时候,企业也有制度,也有管理监督,但是没有严格执行,失之于松,失之于宽,发现“三违”不处理,出了事故不追究,时间一长,制度软化了、失效了。因此,在安全管理工作中,出现“三违”,发生事故,不应顾及情面,不能心慈手软,执行制度必严,违反制度必究,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,使每个员工在工作中自觉敬畏制度,遵守制度,确保安全。
安全是天,不能给“情面”留空间,不能给制度“打折扣”,必须“严”字当头,把制度挺在前面,真正形成安全管理长效机制,让制度发挥基础保障的作用。如此,才是对员工、家庭、企业的大爱。 |